峰揚搖了搖頭,沒有再說話,將東西收拾好,離開了這裡。
峰揚緩緩離開,向樹林中走去,而李清雲確實悄悄地從水裡探出頭來,看著峰揚離開。
「好苗子啊。」李清雲心中道,「我在這裡被封印了十多年了,好久都沒人和我說說話了。我成為強者兩百多年,也好久沒有人敢這麼和我開玩笑了……」
卻說峰揚離開石潭,按著地圖向古迹的方向走去,開始怕暴露行蹤,沒有敢飛行,但是想著時間不多了,便是狠下心,直接是飛上雲霄,向古迹的方向衝去。
雲嵐山脈之大,已經無法形容,幾千人進入山中,除非是同時感知到了青玉令,卻是很難看到其他的人。
峰揚一路飛行,因為雲嵐山中地形複雜,再加上樹林茂盛,也看不到其他的人。
峰揚所要找的這個古迹,從天空中看,根本看不到什麼問題,就是一片樹林,峰揚根據地圖的指示,到了相應的地方,這才是緩緩落下。
到了地面,峰揚也沒有看出什麼不同尋常的東西,一切都是很平常的樣子。
「地圖上顯示的就是
這裡啊。」峰揚拿著地圖,左看右看,但是根本沒有找到什麼古迹。
「難不成院長在耍我?」峰揚的心中出現了質疑,但是一想也不可能,兩個院長大半夜跑到他屋裡就為了耍他,也太不合乎常理了。
「難道說是有什麼機關?」峰揚心中道,然後在附近尋找。
這樣的結果,搞得峰揚一團霧水,半個時辰過去了,峰揚也沒有找到什麼機關,倒是累得滿頭大汗。
「真是的。」峰揚靠在一顆大樹之下休息,一邊休息,一邊看著地圖,想確認一下自己是不是來錯地方了。
峰揚拿出地圖,剛打開,還一隻手抓著,突然一陣風吹過,將峰揚手中的地圖吹得翻了個面。
這一翻不要緊,峰揚一眼就看到了地圖後面,寫著四句詩文:
紫仙開天天意融,
氣吞山河萬里騰。
東方有龍伴飛鳳,
來去青雲壯志成。
「什麼意思?」峰揚看了看這首詩,沒有看明白,「為什麼早在這裡寫這樣一首詩,這詩有什麼含意嗎?」
想著,峰揚一遍一遍地看這首詩,看著看著,還情不自禁地讀了起來。
「看不懂想說什麼啊。」峰揚抱著腦袋,嘆了口氣,準備放鬆一下,但是也就是在這一放鬆,峰揚看到了詩文頭四個字連起來是「紫氣東來。」
「藏頭詩?」峰揚恍然大悟,彷彿是茅塞頓開,笑了起來,但是一下子又開始發愁了,「這紫氣東來……是什麼意思,有代表什麼?」
「唉,師父呀師父,您說您搞這麼難懂,還寫個藏頭詩,我也看不懂啊。」峰揚嘆了口氣。
「九天,你說師父這是什麼意思?」峰揚問,「這紫氣東來,是有什麼深意嗎?」
「我也不知道。」九天嘆息道,「雖然我在易宗主身邊待了挺長時間,他確實也是喜歡寫詩,但是我畢竟不懂人類的詩文。」
「太難了。」峰揚嘆了口氣。
經過這一天的折騰,從石潭來到了這裡,然後又飛行了半天,在這裡找了一陣,已經是夕陽在山。
「我的媽呀,今天又過去了,明天就剩下最後一天了。」峰揚嘆了口氣,「唉,也不知道遇見那老頭是好事還是壞事。」
「應該是好事吧。」太常的聲音突然出現在峰揚的腦海中。
「太常?我可好長時間沒有見到你了。」峰揚道,「這些天你都在幹嘛?」
「睡覺啊。」太常打著哈欠,「我不知道為啥李清雲不和你說他的身份,可能也是為什麼考慮吧,但是你相信我,二十年前的他,可是這個世界上,最強大的人。」
「是的。
」九天道,「確實他的身份挺特殊,你下次如果還能見他的話,還是尊重一點他吧……別老是老頭老頭的叫了。」
「我覺得沒問題啊?」太常道。
「但是,畢竟輩分在那裡放著……」
「也是……」
之後,九天和太常都是沉默了下去。
「不是,什麼輩分啊?」峰揚問。
「呃……就是人家是長輩唄。」九天經不住峰揚的質問,道。
「你們不說,等的我回去問師父。」峰揚撇了撇嘴,「這不是故意吊我胃口嗎?」
「峰揚,此事不可任性。」太常道,「遇見李清雲的事情,你千萬不要和其他人提起,記住,是任何人!」
「一但有風聲,讓別人知道他還沒死,靈魂還存在在這天地之間,那麼,將會有無數的邪修,會來到東北洲,他被封印在那裡,一定會死。」
「而且易宗主準備多年,就是為了對抗這些邪修,現在易宗主還沒有準備好,你要是說出去,現在打起來,易宗主的辛苦,可就白費了。」
太常的一席話,說的非常嚴肅,聽起來也非常在理,峰揚也是點頭:「那麼,我告訴師父,讓師父把他救出來,或者保護起來,那不是更好?」
「你別忘了,易宗主的身邊,現在可不是完全是親信,當年東北洲大戰,白虎門的人可以說是一條心,但是現在,可不是了。」九天道,「易宗主現在一定很難受,你別看白虎門看似風光,但是實際上也是內憂外患。李清雲的事,牽扯重大,還不是說出來的時候,就讓他維持現狀吧。」
「我懂了,我就當什麼也沒發生過吧。」峰揚點了點頭。
「你現在的任務,就是提升實力,什麼時候你成了天境,才是真正可以為宗主分憂的。」九天繼續道,「雖然你現在機緣很大,甚至可以和白帝巔峰一戰,但是,別忘了你還僅僅是青伯中期,一但你遇上天境,哪怕就是剛剛晉級的天境,你都是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。」
「靈境和天境的差距,太大了。」峰揚也是非常感慨,點了點頭,想起上次任雨,要不是遇見張美琪,自己可能至少是重傷了。
「好了,我先把帳篷搭起來,然後慢慢想想這紫氣東來是什麼意思吧。」峰揚長出了一口氣,然後從儲物手環中取出自己的帳篷,二此時的天已經是黑了。
峰揚生了火,打了一隻野獸,一邊烤肉,一邊琢磨著這易子寒寫的紫氣東來是什麼意思。
「紫氣,從東邊來?」想了一晚上,也是沒有頭緒,眼看這就是要到達午夜,峰揚乾脆不想了,將火焰熄滅,然後便是進入帳篷,準備睡覺。
「還是明天再找找看吧。」峰揚嘆了口氣,閉上眼睛。
不知道過了多久,突然聽的帳篷之外,有著人悄悄說話,峰揚因為是在野外歷練,自然沒有睡的太死,聽到這聲音,便是緩緩睜開眼睛,將靈風劍攥在手中。靜靜地聽著外面的人的對話。
「我們這麼欺負一個外院師弟,值嗎?」有人問。
「師姐讓我們來的,不來也不行啊。」
「對啊,師姐自己不好出手,只好讓我們來。」
「沒辦法,不過這小子也是,竟然敢欺負師姐的弟弟,真的是膽子太大了。」
峰揚在帳篷中將這些話聽得清清楚楚,心中已經大概是知道了怎麼回事。
他們口中的師姐,一定是那內院的任雨。而被欺負的弟弟,也就是任家川。
自己打傷了任家川,任家川一定是會找任雨來給他出氣,但是不知道怎麼的,任雨沒來,叫了幾個幫手。
「動手吧,師姐說了,不要殺他,廢了他的經脈就可以了!」
「動手!」
一聲令下,刀劍如影。
(本章完)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《遺世九洲》,微信關注「優讀文學」,聊人生,尋知己~ 對於大宋背棄盟約的事情,群臣們顯得特別的氣憤。倒不是因為別的,而是一旦大宋毀約,幽雲十六州這邊糧食就要吃緊了。
幽雲十六州地方雖然大,但是卻都不是產糧區。而且這邊人口也遠遠比不上中原稠密,想要養活三十萬大軍,那是真心養不起。幸好剛剛戰勝遼國,奪取遼國大軍的糧食,短時間內倒是不缺糧食。
一旦與遼宋開戰,腹背受敵不說,一旦戰事拖延下來,到時候想要買糧食都買不到,這才是群臣最擔心的地方。
馮燁現在是真的想要好好發展一下民生,無奈的是別人也不是傻子,不給他發展壯大的機會啊。
「陛下,宋弱而遼強,臣建議且忍一時之氣。與趙宋議和,哪怕不要歲貢,也要先穩住趙宋。等咱們全力解擊敗了遼國,回頭再收拾趙宋不遲。有道是:君子報仇,十年不晚。」朱武冷靜的分析到。
武將們自然是一個個氣憤難當,不忿於要與背盟的趙宋議和。在他們看來,這才剛剛被趙宋在背後插了一刀,還要主動去與對方議和。這種事情想想都覺得憋屈。
不過如今能夠在資歷上,與朱武比肩的魯智深,武松,史進等人,此刻都在鎮守四方,不在朝堂當中。而朱武貴為丞相,又是最早的從龍之臣,論資歷,論官職,其他的武將,也沒辦法質疑朱武的提議。
馬靈雖然也是新來的,但是畢竟是三品監察衛副提督,也稱得上位高權重,不敢明面上站出來反駁朱武,只是用略顯擔憂的口氣說道:「如今那趙宋君臣感覺受到了威脅,他們又不是傻,怎麼可能就同意議和。只怕去了也是自取其辱。白白落了我大金的威風。」
朱武反駁道:「趙宋朝中雖然有不少明白人,但是趙宋如今昏君奸臣當道。只要派人賄賂一下,相信議和還是不難辦到的。」
正常情況下,朱武的提議確實是老成謀國的策略。遼國的強大,早已深入人心。雖然馮燁已經兩次打敗遼國。但是也沒人就覺得大金現在就比遼國強大了。
面對遼國即將到來的反撲,他們依然表現出足夠的擔憂。尤其是趙宋現在也來摻和了一手,準備趁火打劫。面對當世兩大強國的進攻,他們的擔憂也是在情理之中的。
只有馮燁知道,遼宋這兩個國家,現在都已經腐朽的只剩下個空架子了,紙老虎而已。
「楊春,盧俊義,燕青。」馮燁開口說道。他一開口,下面文武百官頓時安靜了下來。
「臣,在。」楊春,盧俊義,燕青三人出列施禮應道。
「令你三人領五萬禁衛騎軍,從滄州進攻,直撲大名府。楊春為主將,盧俊義與燕青為副將。」馮燁命令道。
楊春雖然相對來說武力弱了一些,但是為人卻足夠謹慎。打不來大勝仗,起碼也不會吃大虧。又有河北玉麒麟盧俊義與燕青兩個熟悉地形的當地人輔助。想來不會出什麼大問題。
馮燁覺得與其被動防守,還不如禦敵於國門之外,率先進攻趙宋。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。而且馮燁現在麾下有足夠的戰馬,馬軍眾多。打趙宋的步兵,就算打不過,也能跑的掉。就當練兵了。起碼也能起到拖住趙宋的目的。
正好也給盧俊義一個立功的機會。現在不是剛剛建立勢力的時候了,那個時候誰有本事,來了就可以領兵。現在不同了,白花蛇楊春從龍時間更早不說,剛剛與遼國的大戰當中也是立了功的。
總不能讓一個沒有任何功勞的人當主帥吧?那又如何讓人心服?雖然馮燁知道盧俊義的本事,必然是在楊春之上的。但是現在也只能是給盧俊義一個副將的職位。
馮燁的命令,讓下面的武將們頓時興奮起來。一個個笑逐顏開。對他們來說,只有打仗才有機會升官發財。
「陛下,一旦與趙宋開戰,遼國必然會來襲擊。到時候咱們大金可就是腹背受敵了!」朱武苦口婆心的勸道。
馮燁豪氣的說道:「無妨,區區遼國,冢中枯骨而已,何足道哉?朕這次準備御駕親征,一舉平滅遼國。」
「陛下這是在兩次以少勝多戰勝遼軍以後膨脹了?」朱武心中狐疑到。就在他猶豫要不要勸諫的時候。
馮燁再次下令道:「傳令揚威將軍林沖,領五萬精兵出遼陽府,為朕掃平遼東。傳令阮小二,阮小五,率領幽雲水師,配合林衝進攻遼東。」
「朕親自率領三千幽雲鐵騎,三萬禁衛軍,再從山海關調兵一萬。進攻中京大定府。」
朱武原本是打算勸諫的,但是聽到馮燁那堅定的語氣,他又放棄了。他明白這個時候站出來阻止沒有絲毫的用處,因為馮燁那邊皇命都已經下了。總不能讓皇帝出爾反爾吧?
朱武只能默默的退下,去準備萬一戰敗后的補救措施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。
馮燁命令一下,整個京都都動了起來,十萬禁衛軍調走了八萬去打仗。但是出征的士兵們卻一個個喜笑顏開,反而是留守的兩萬人一個個唉聲嘆氣。
在幽雲十六州,軍功是可以換取田地的,再加上兩次與遼國大戰,都是大勝而歸,參戰的士兵們都分到了幾畝田地。無數的士兵們都在期盼著再次打仗。如今機會來了,又豈能不興奮。
馬靈前來報告說:遼國現任皇帝耶律延禧,被氣的怒髮衝冠,現在狗急跳牆,舉全國之力徵集了七十萬大軍御駕親征,準備一舉撲滅馮燁剛剛建立的金國。
馮燁聽說耶律延禧率領了七十萬大軍,頓時喜出望外。很多人不懂打仗,覺得當然是人越多越好。其實不是,得看主帥有多少指揮能力。
有句話叫做韓信點兵多多益善。主帥的能力越強,能夠指揮的士兵就越多。反之的話,主帥的能力不夠,士兵越多,指揮就會越混亂。反而發揮不出多少戰鬥力。
據馮燁所知,遼國的皇帝耶律延禧,那可是個與宋徽宗趙佶同樣名傳青史的昏君。不過趙佶是個畫家,擅長寫字,畫畫,日子過得要多奢華有多奢華。
耶律延禧則是職業獵手,每天不務正業,他每天的日子,不是在打獵、就是在打獵的路上。
這二人的敗家程度,一南一北,一文一武,堪稱一時瑜亮,蓋世雙傑。